物理与电子科学(中国)官方网站
 华体  (中国)官方网站概况  党建工作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学生园地  规章制度  资源下载 
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科研机构 
 科研团队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科研学术 
科研学术
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彭秋和教授来(中国)官方网站进行学术交流
2018-06-15 15:54     (点击次数:)

 

2018610日至615日,应物理与电子科学(中国)官方网站邀请,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彭秋和教授访问(中国)官方网站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611日下午,彭教授为(中国)官方网站天文专业的青年老师和研究生做了一场有关磁单极子的学术报告,题目为“磁单极存在的天文观测证据和它在天体物理学的重大作用”,报告由(中国)官方网站青年教师彭方坤副教授主持。在目前人们所认识的物质世界中,磁性物质总是以偶极子(南北两极)的形式存在。磁单极子最早是由狄拉克在1932年从理论上预言的粒子,带有基本磁荷,分为正磁荷和负磁荷。多年以来,人们几经努力,仍然没有从实验中发现事实上的磁单极粒子。彭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磁单极子的能标非常高,地球上的实验室目前无法产生,但磁单极子在整个宇宙中应该是存在的,它们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初,尽管其相对于其它重子物质的含量非常低。最近,对紧密靠近银心区域的脉冲星PSRJ1745-2900的多波段观测显示出反常的法拉第旋转,暗示银河系中心存在可观的极向磁场。彭教授认为,这个极向磁场用黑洞模型不能解释,很可能是银河系中心存在磁单极粒子的证据。另外,彭教授还指出,当前天文学界陆续报导一系列高红移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考虑到黑洞吸积和马赫原理,很难理解近邻宇宙的黑洞质量分布。这个困难也可以用磁单极模型解决。然后,彭教授又提出,利用磁单极能够催化核子衰变释放能量的这一特点,可以解决宇宙大爆炸的奇点问题,也可以解决当前理论界所谓“超新星不该爆发”的困难。

612日晚,彭教授为(中国)官方网站本科生做了一场题为“恒星的生命史和超新星爆发”的科普报告,报告由彭方坤副教授主持。彭教授首先从太阳的基本物理属性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发光的能量源自何处,继而引出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过程。指出对于小质量恒星,其内部是pp链过程为主。对于大质量恒星,其内部以CNO循环为主。当恒星耗尽内部的燃料的时候会以超新星爆发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留下致密的中心天体,一般为脉冲星或者黑洞。最后彭教授提到了超新星爆发模拟的失败和脉冲星kick速度过高是恒星演化物理的基本问题,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在天文学研究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说明: D:\Tencent\QQ\664026114\Image\C2C\5EC9B72FA2A9E712FC25A76FE9D235B1.jpg

访问期间,彭教授与(中国)官方网站师生就许多天文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他鼓励年青老师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刻苦拼搏,同时认真教学,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彭秋和教授主要致力于核天体物理学(包括高能天体物理)和星系天文学的研究。在核天体物理学领域,彭教授研究的课题涉及中子星(脉冲星) 、超新星爆发机制、恒星内部的热核反应、AGB星内部重元素核合成以及星际放射性元素(例如26Al)的天体起源等问题。他曾应邀在北京、上海等几个主要的原子核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核物理研究所以及台湾清华大学核物理研究所多次讲学, 是我国核天体物理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彭教授迄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最近,他所做的关于磁单极天文观测证据,以及将凝聚态物理(低温固体理论与中子超流渦旋运动)、粒子物理(中微子辐射)、核物理等多门理论物理应用于中子星(脉冲星)研究的系列学术工作引起国际天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华体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宝山北路116号  电话:  0851-83227328
©华体.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分辨率:1024*768  32Bit  IE7.0以上版本浏览